找到相关内容1923篇,用时1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陆近二十年关于“人间佛教”的研究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

    佛教发展史迹的追寻,藉以从的言论与实践中发现“人间佛教”的理念其实早已为古代的高僧大德所贯彻了,研究者的主题往往落实于典型的中国佛教形态的禅宗以及强调“心净即土净”的净土宗。部分学者指出了印度原始...是以人生论为伦理旨趣的依据;即人生是苦,只有以戒定慧三学行道的修持才能使人生获得解脱,因此佛教的伦理意义是建立于人生论、解脱论的基础之上的。二是以果报论为伦理价值的基石;果报论内在地包含着道德导向的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173504.html
  • 《念佛胜易》简介、缘起

    把自己放下,认识到自己是个愚恶的众生,而仰靠佛力往生净土。  所以,印光大师讲:“愚夫愚妇之辈,老实念佛,往生净土。”  还有这样的说法:“圣道门者,极智慧离生死;净土门者,还愚痴生极乐。”修行...讲:“无量寿佛威神功最尊第一,诸佛光明所不能及。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?“光明”就是智慧的意思,诸佛的智慧尚且不及,那你凡夫来到念佛门里边,还谈什么智慧呢?老老实实放下来好了!  所以,认识到自己是...

    净宗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773516.html
  • 现代著名佛学家王恩洋先生

    通读了《瑜伽师地论》一百卷,颇会心有得。  1930年,王恩洋去成都,与黄肃方居士论学。黄云:“四面八方来时如何?”王答:“观无我。”黄曰:“此打中间之义也。”……两人还就“开悟”等问题进行了探讨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173556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漫谈

    古今。凡台贤所说,与彼魔见不合,则斥云放屁。而一般聪明人,以彼通相宗,群奉之为善知识。相宗以二无我为主,彼唯怀一我见,绝无相宗无我气氛。”(《印光大师文钞三编》卷四“...   当代高僧大德,为了使《楞严经》福泽众生,又写了许多新注本,使经更能与今人接近。如太虚大师有《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》、《楞严大意》、《如来藏心迷悟图》、《大佛顶首楞严经研究》。圆瑛法师毕生精研《...

    曾琦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073942.html
  • 中国律学研究的方法论检讨——以弘一法师为例

    律为善,在《余弘律之因缘》一文中回忆说:“庚申之春,自日本请得版南山、灵芝三大部,计八十余册。辛酉之春,始编《戒相表记》。六月,第一次草稿乃讫。以后屡经修改,手抄数次。是年阅藏,得见义净所译《有部律》及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,深为赞叹,谓较之旧律为善。故《四分律戒相表记》……屡引义净之说,以纠正南山。其后自悟轻谤有所未可,遂涂抹之。…&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2673999.html
  • 从历史与文化背景看佛教戒律在华消沈的原因

    参拙作〈坚守戒规〉  页 348 ~ 350 的〈结语〉,他们「守戒」的态  度有时□近任性!  (33) 见《内法传》卷四〈不为〉条页 233 中;《  求法高僧传》卷下页 7 下~ 8 上的...  今灵裕为了防犯人们因吃□而犯突罗罪,用拒绝继续说法  作 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 律》和《四分律》对这些行为亦视同犯波夜提, 请参拙作  Vinnaya in China 的’ Table ...

    曹仕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474058.html
  • 元代临济禅系的弘传——从原妙到元长(1)

    ,正是处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,然而却获得了成功,促使虎丘禅系的教理趋于圆熟。而今反思,其间当有不少足以裨益丛林的正面经验,也有不少值得后世效法的高尚僧格,值得后人继承。   一、高峰原妙及其禅学...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》卷八与《释氏续稽略》卷一等文献中,且在原妙圆寂不久,便有其门下祖雍与洪乔祖为他撰写《行状》,还有“前朝请大夫眉山家”为他撰写《塔铭》。原妙的著作有《高峰和尚禅要》一卷,编纂于原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174086.html
  • 惠洪文字禅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

    弊病。其四,惠洪借鉴儒家“君子多识前言往行”的说法[31],为自己撰写僧史张目。作为喜与士大夫交往的禅僧,惠洪曾站在儒学立场勉励青年士子稽尚学:“《易》曰:‘君子多识前言往行,以大蓄其。’然言行之...弥合“藉教悟宗”与“教外别传”之矛盾的惟一合理的解释。其次,惠洪接收了儒家“有德者必有言”的言意观[18],认为语言文字是禅道的标帜,是检验学佛者得道深浅的尺度。他在论诗时说:“语言者,盖之候也。故曰...

    周裕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3474540.html
  • 行愆法师:佛学问答

    大道。   怎样往生 西方极乐世界   问:怎样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?  答 :这须具有厌离娑婆,欣求极乐之心。对于娑婆世界的一切人事,连我身心都要放下,勿存留恋。有云:“爱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...便不该怨天尤人,愤世嫉俗,甚至偏激行恶等。经云:“知苦断集,慕灭修道”,所以应当断恶行善,使令恶报转善。从至今,由积善改造命运的例子,不胜枚举。 袁了凡 先生的一生际遇,就是一个好例证。知道命中注定...

    行愆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074746.html
  • [上]佛教生活礼仪

    "没有配合好,自然就起误会了。怪不得要说,纵然周知天下事,不知进退,总是愚人。在念佛堂里,常听到两句警策的话:"多念一句佛,少说一句话。"在禅堂里,不但不可讲话,连动念都不行,所谓"打得念头死,...佛门中说,语默动静安详,一切合宜,这就是礼仪。 现在的礼仪也不只是礼而已,譬如电话有电话的礼仪,接机有接机的礼仪,旅 游有旅游的礼仪,乃至交通有交通的规则,那也是礼仪。因此,这里所说的礼仪,是从衣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1975668.html